欢迎访问魅力红河!请 [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详情

开启苗乡文学梦

分享到:
来源:魅力红河     2017-10-26 09:47:40
字号:T|T

屏边县文艺界没想到,广大文艺工作者没想到,由中国作协《民族文学》杂志社命名授牌的全国第25家、云南省第5家、红河州首家文学创作基地,切切实实地落地屏边县,在首都北京与滇南边陲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成就了一份信任与嘱托,为描绘“苗乡屏边”大美河山铺展着光辉灿烂的画卷。这得益于屏边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在地方财力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专门安排资金10余万元支持屏边文学创作基地建设。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2014年底,县政协委员提出《关于建立屏边大围山文学创作基地的建议》提案,主旨是要将其纳入全县文化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加强同国内外专家和作家的协调沟通,发挥名家效应,并通过采风、培训、研讨等方式,提升屏边县文学写作者的创作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挖掘展示屏边县较为丰厚的文学艺术资源。县文联负责主办,县文体广电局等9家县级单位负责协办。

接到任务后,县文联与协办单位多方想办法、出主意、拿对策。在坚持不懈地努力下,中共屏边县委、县政府于2015年底将屏边文学创作基地纳入《屏边县文化建设“7521”春天工程(2015—2020年)》,同安排、同部署,抓落实。一个崭新的文学艺术生命即将焕发无限生机。

建立屏边文学创作基地获得批准,做好筹备挂牌工作便是头等大事。可各项工作还停留在“白纸黑字”上,一切刻不容缓,只能将“引专家、带队伍,搞活动、出作品,扬屏边、惠民生”的发展方向,进行逐个细化分解。通过各方面努力,以创作室、交流厅、展示厅、会客厅为重点,全方位融入苗乡屏边各类优秀文艺成果;在300多平方米的区域,将文学、书法、绘画、摄影、音乐、舞蹈作品上墙,并通过30多块亚克力板,集中展示屏边县自然风光、历史人文、乡愁记忆、民情习俗,及创作基地的整体布局介绍;阅览室摆放国学(文学)、著作、苗族文化书籍、杂志10余种近700部(册),一个集观瞻、创作、交流、展示为一体的小型文艺创作基地在苗岭大地上逐步形成。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时间被定格在2016年8月,苗乡人民静心呼吸着泥土的馨香,涂彩田野里稻子和麦穗的金黄,广大文学青年收获了文学艺术秋天的果实,一座跨越苗乡屏边半个多世纪的里程碑——中国作协《民族文学》屏边创作基地挂牌成立。当北京和省、州领导、作家亲临现场指导并授业解惑,当县委主要领导接过闪烁光芒的牌匾,当100多人的会场掌声雷动……多少文学探索者早已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热泪盈眶,心潮彭拜。

一份政协委员提案,饱含提案者的远见卓识,溢满胸怀的款款深情。最重要的是,它承载着“少(数民族)、边(疆)、山(区)、穷(困)”欠发达地区文学艺术青年不可磨灭的梦想——因为它的出现,追梦的过程真实可信、遥而可及。如果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文学艺术便可以彰显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尽管“创作突围”的道路上筚路蓝缕,但广大文学青年必然信心满怀地走下去,遵循“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二为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原则,不图利禄功名,不求荣达显贵,不惧辛苦、艰苦、清苦,明确目标、携手相向,以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民间文学为“媒”,讲好“苗乡屏边”故事,实现屏边文学艺术有作品、有人才、有成果、有影响的执着梦想。

文学艺术是永恒不变的人类精神追求。屏边文学创作基地的建立,让全国和省、州作家、艺术家、知名学者慕名而来,实地体验屏边“苗族花山节”“壮族花米饭节”“彝族跳掌节”“瑶族对歌会”活动,切身感受少数民族原生态农耕、建筑、饮食、服饰、歌舞、礼仪等历史人文,为宣传、推介和弘扬屏边民族精神夯实根基,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屏边文学创作者从与他们的交流请教中,不断增强了文化自觉与自信,动脑、动心、动手,在国家和省、州有关报纸杂志及微刊陆续发表作品,扭转了屏边县在10多年文学艺术创作中属于“神经末梢”的历史。

一份政协委员提案开启了屏边县文学艺术创作者的文学梦。而这个梦,正是伟大中国梦的缩影,也是你的梦、我的梦和他的梦的真实写照。



请 登录 后在发表信息

提交

  • 文章推荐

    Recommend

泸西情结

我是哑掉的诗人生长在赤红赤红的土地上喝着东子河的水张望听着三庵六阁七寺八庙的故事成长看着石板路水泥路柏油路学会思量一条弯弯路牵着我走过头塘二塘三塘走向繁华的京都蓝色的海岸一路上听马帮攀越崇山的蹄声感受